当前位置

首页 > 字体知识 >

联绵字

时间: 2021-04-07 14:31
"联绵字"是汉语语法术语,指双音节的单纯词,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,只包含一个语素。

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
联绵字
联绵字
分类
汉语语法


性质
双音节的单纯词

出处
《正名》

目录
1定义
2概念
3分类
折叠编辑本段定义
联绵字是一种由两个音节联缀而不能分割的词。

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,出现了大量的单词,这些单词由于不能分开来注释单个字的含义,因此就产生了联绵字。由于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联绵字,因而古人对这种语言现象早已有所注意。《荀子》就说过:"单足以喻则单,单不足以喻则兼。"所谓"单不足以喻则兼",就是指联绵字而言。下及清代,乾嘉学者对联绵字更进行了充分研究。其中以高邮王念孙的成就最大。

折叠编辑本段概念
中国汉语训诂学术语。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。从语言角度来说,就是"联绵字",也叫联绵词。先秦以前,就有数量不多的联绵词。联绵的名称见于宋代张有的《复古编》。联绵字可以分为:①双声字。如"犹豫"、"留连"等。②叠韵字。如"彷徨"、"叮咛"等。③非双声叠韵字。如"淡漠" 、"颠沛"等 。除这三类之外 ,有人把"叠字"(或称重言)也列入联绵字,如王国维的《联绵字谱》。联绵字有些在古书中的写法也不尽一致,如"逶迤"或作"委移","逍遥"或作"消摇"等。

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,从语言的角度来说,就是所谓的"联绵词"。联绵词在汉语里起源很早。在先秦以前上古时代,除了单音词以外,就是复合词和联绵词,不过联绵词所占的数量不是太多而已。联绵的名称见于宋代张有所著的《复古编》。联绵字可以分为四类:一类是双声字,一类是叠韵字,一类是双声叠韵字,还有一类是非双声叠韵字。例如"犹豫"、"留连"、"憔悴"、"荏苒"是双声,"彷徨"、"烂漫"、"叮咛"、"徘徊"是叠韵,"辗转"、"缱绻"、"晼晚"是双声叠韵的,"淡漠"、"翱翔"、"颠沛"、"滂沱"既非双声,也非叠韵。在这三类之外,有人把"叠字"(或称重言)也列入联绵字之内。如王国维所作《联绵字谱》。联绵字有些在古书中书写也不尽一致,例如"烦懑"或作"烦闷","逶迤"或作"委移"、"逍遥"或作"消摇"之类,虽然字不同,但是音同或音近,仍然是一个词。

折叠编辑本段分类
联绵字总体来说,一般包含以下几种情况:

1、双声叠韵,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。

2、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。这里有以下情况:

1)构成联绵字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;

2)构成联绵字的两个汉字拆开后,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,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;

3)构成联绵字的两个字拆开后,都单独有意义,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。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字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,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。

以上是判别一些常用词组是否是联绵词的几条重要标准。

一般字典收录联绵字,主要遵循以下几点:

1、对于联绵词中有不少词有多种写法,尽可能只录入常用的、同旁同韵的;

2、对于外来音译词组,这里除古代部分,现代的词组尽可能不录,宗教类名词暂不录入;

3、对于古代的民族、地方、人名、一些过僻的专门术语只收录极小部分;

4、对于叠字出现的词,只收入极少部分;

5、对于词组的分类方法植物与动物类不作偏旁分类,其余以偏旁分类,以同旁者优先;

6、不作其他说明的则为左右结构或同义、异体词。
上一篇:笔画 下一篇:硬笔书法

本页标题:联绵字

本页地址:http://dullr.com/ziti/ziti/zitizhishi/355.html

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,谢谢!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,请联系我们删除!